2024-09-30
数学之美
00

目录

弹簧器与阻尼器
并联和串联
题目1
1. 引入辅助点并建立力平衡方程
2. 建立力平衡方程
3. 对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
4. 解出 $X(s)$ 与 $X_o(s)$ 的关系
5. 消除 $X(s)$,建立 $Xi(s)$ 和 $Xo(s)$ 的关系
6. 求解传递函数 $G(s)$
7. 化简传递函数
8. 展开并整理
9. 写成标准形式
10. 归一化处理
11. 最终的传递函数
总结
题目1的问题
1. 力的方向如何确定?
2. 为什么弹簧 $K2$ 的力是 $K2(xi - xo)$?
3. 为什么阻尼器 $f2$ 的力是 $f2 \dot{(xi - xo)}$?
4. 为什么点 2 可以进行力平衡?
5. 点 2 的力平衡方程如何建立?
6. 为什么力的方向如此选择?
7. 总结
8. 关于辅助点的力平衡
9. 总体理解
10. 进一步说明
11. 最后的力平衡方程

弹簧器与阻尼器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并联和串联

image.png

image.png

image.png

并联结构的系统方程包含质量、阻尼、刚度项,适用于描述自由振动和强阻尼系统,振动衰减较快。

串联结构的系统方程主要依赖位移和速度,通常用于柔性或低频振动系统,振动衰减较慢。

题目1

image.png

解答:

我们需要求解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 G(s)=Xo(s)Xi(s)G(s) = \dfrac{X_o(s)}{X_i(s)}。为此,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析。

1. 引入辅助点并建立力平衡方程

在阻尼器 f1f_1 和弹簧 K1K_1 之间引入一个辅助点,设其位移为 xx,方向向下。系统的结构如下:

  • 点 1:位移为 xix_i
  • 阻尼器 f2f_2 和弹簧 K2K_2 并联,连接点 1 和点 2
  • 点 2:位移为 xox_o
  • 阻尼器 f1f_1,连接点 2 和辅助点
  • 弹簧 K1K_1,连接辅助点和地面

2. 建立力平衡方程

对于点 2,根据力平衡,可得:

  1. 从点 1 到点 2 的力:

    • 弹簧 K2K_2 的力:K2(xixo)K_2(x_i - x_o)
    • 阻尼器 f2f_2 的力:f2(xixo)˙f_2 \dot{(x_i - x_o)}
  2. 从点 2 到辅助点的力:

    • 阻尼器 f1f_1 的力:f1(xox)˙f_1 \dot{(x_o - x)}

因此,点 2 的力平衡方程为:

K2(xixo)+f2(xixo)˙=f1(xox)˙K_2(x_i - x_o) + f_2 \dot{(x_i - x_o)} = f_1 \dot{(x_o - x)}

对于辅助点,根据力平衡,可得:

  • 弹簧 K1K_1 的力:K1xK_1 x
  • 阻尼器 f1f_1 的力:f1(xox)˙f_1 \dot{(x_o - x)}

由于弹簧 K1K_1 和阻尼器 f1f_1 连接在一起,力相等,因此有:

K1x=f1(xox)˙K_1 x = f_1 \dot{(x_o - x)}

3. 对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

假设初始条件为零,对上述两个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:

  1. 对第一个方程:
K2[Xi(s)Xo(s)]+f2s[Xi(s)Xo(s)]=f1s[Xo(s)X(s)]K_2 [X_i(s) - X_o(s)] + f_2 s [X_i(s) - X_o(s)] = f_1 s [X_o(s) - X(s)]
  1. 对第二个方程:
K1X(s)=f1s[Xo(s)X(s)]K_1 X(s) = f_1 s [X_o(s) - X(s)]

4. 解出 X(s)X(s)Xo(s)X_o(s) 的关系

从第二个方程解出 X(s)X(s)

K1X(s)=f1s[Xo(s)X(s)]K1X(s)+f1sX(s)=f1sXo(s)X(s)[K1+f1s]=f1sXo(s)X(s)=f1sK1+f1sXo(s)\begin{aligned} K_1 X(s) &= f_1 s [X_o(s) - X(s)] \\ K_1 X(s) + f_1 s X(s) &= f_1 s X_o(s) \\ X(s) [K_1 + f_1 s] &= f_1 s X_o(s) \\ X(s) &= \frac{f_1 s}{K_1 + f_1 s} X_o(s) \end{aligned}

5. 消除 X(s)X(s),建立 Xi(s)X_i(s)Xo(s)X_o(s) 的关系

X(s)X(s) 代入第一个方程:

K2[Xi(s)Xo(s)]+f2s[Xi(s)Xo(s)]=f1s[Xo(s)f1sK1+f1sXo(s)]K_2 [X_i(s) - X_o(s)] + f_2 s [X_i(s) - X_o(s)] = f_1 s \left[ X_o(s) - \frac{f_1 s}{K_1 + f_1 s} X_o(s) \right]

简化右侧:

f1s[Xo(s)f1sK1+f1sXo(s)]=f1sXo(s)[1f1sK1+f1s]=f1sXo(s)(K1K1+f1s)=K1f1sK1+f1sXo(s)\begin{aligned} f_1 s \left[ X_o(s) - \frac{f_1 s}{K_1 + f_1 s} X_o(s) \right] &= f_1 s X_o(s) \left[ 1 - \frac{f_1 s}{K_1 + f_1 s} \right] \\ &= f_1 s X_o(s) \left( \frac{K_1}{K_1 + f_1 s} \right) \\ &= \frac{K_1 f_1 s}{K_1 + f_1 s} X_o(s) \end{aligned}

因此,方程变为:

(K2+f2s)[Xi(s)Xo(s)]=K1f1sK1+f1sXo(s)\left( K_2 + f_2 s \right) [X_i(s) - X_o(s)] = \frac{K_1 f_1 s}{K_1 + f_1 s} X_o(s)

整理得:

(K2+f2s)Xi(s)=(K2+f2s+K1f1sK1+f1s)Xo(s)\left( K_2 + f_2 s \right) X_i(s) = \left( K_2 + f_2 s + \frac{K_1 f_1 s}{K_1 + f_1 s} \right) X_o(s)

6. 求解传递函数 G(s)G(s)

传递函数为:

G(s)=Xo(s)Xi(s)=K2+f2sK2+f2s+K1f1sK1+f1sG(s) = \frac{X_o(s)}{X_i(s)} = \frac{K_2 + f_2 s}{K_2 + f_2 s + \dfrac{K_1 f_1 s}{K_1 + f_1 s}}

7. 化简传递函数

首先,将分母中的分式合并:

分母=K2+f2s+K1f1sK1+f1s=(K2+f2s)(K1+f1s)+K1f1sK1+f1s=K2K1+K2f1s+f2sK1+f2f1s2+K1f1sK1+f1s\begin{aligned} \text{分母} &= K_2 + f_2 s + \frac{K_1 f_1 s}{K_1 + f_1 s} \\ &= \frac{(K_2 + f_2 s)(K_1 + f_1 s) + K_1 f_1 s}{K_1 + f_1 s} \\ &= \frac{K_2 K_1 + K_2 f_1 s + f_2 s K_1 + f_2 f_1 s^2 + K_1 f_1 s}{K_1 + f_1 s} \end{aligned}

将分子也乘以 K1+f1sK_1 + f_1 s

分子=(K2+f2s)(K1+f1s)\text{分子} = (K_2 + f_2 s)(K_1 + f_1 s)

因此,传递函数变为:

G(s)=(K2+f2s)(K1+f1s)(K2+f2s)(K1+f1s)+K1f1sG(s) = \frac{(K_2 + f_2 s)(K_1 + f_1 s)}{(K_2 + f_2 s)(K_1 + f_1 s) + K_1 f_1 s}

8. 展开并整理

展开分子:

分子=K2K1+K2f1s+f2sK1+f2f1s2\text{分子} = K_2 K_1 + K_2 f_1 s + f_2 s K_1 + f_2 f_1 s^2

展开分母:

分母=K2K1+K2f1s+f2sK1+f2f1s2+K1f1s=K2K1+(K2f1+f2K1+K1f1)s+f2f1s2\begin{aligned} \text{分母} &= K_2 K_1 + K_2 f_1 s + f_2 s K_1 + f_2 f_1 s^2 + K_1 f_1 s \\ &= K_2 K_1 + (K_2 f_1 + f_2 K_1 + K_1 f_1) s + f_2 f_1 s^2 \end{aligned}

9. 写成标准形式

将分子和分母写成关于 ss 的多项式:

分子=f1f2s2+(K1f2+K2f1)s+K1K2分母=f1f2s2+(K1f2+K2f1+K1f1)s+K1K2\begin{aligned} \text{分子} &= f_1 f_2 s^2 + (K_1 f_2 + K_2 f_1) s + K_1 K_2 \\ \text{分母} &= f_1 f_2 s^2 + (K_1 f_2 + K_2 f_1 + K_1 f_1) s + K_1 K_2 \end{aligned}

10. 归一化处理

为了进一步简化,我们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 K1K2K_1 K_2

G(s)=f1f2K1K2s2+(f1K1+f2K2)s+1f1f2K1K2s2+(f1K1+f2K2+f1K2)s+1G(s) = \frac{\dfrac{f_1 f_2}{K_1 K_2} s^2 + \left( \dfrac{f_1}{K_1} + \dfrac{f_2}{K_2} \right) s + 1}{\dfrac{f_1 f_2}{K_1 K_2} s^2 + \left( \dfrac{f_1}{K_1} + \dfrac{f_2}{K_2} + \dfrac{f_1}{K_2} \right) s + 1}

11. 最终的传递函数

得到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:

G(s)=f1f2K1K2s2+(f1K1+f2K2)s+1f1f2K1K2s2+(f1K1+f2K2+f1K2)s+1G(s) = \frac{\dfrac{f_1 f_2}{K_1 K_2} s^2 + \left( \dfrac{f_1}{K_1} + \dfrac{f _2}{K_2} \right) s + 1}{\dfrac{f_1 f_2}{K_1 K_2} s^2 + \left( \dfrac{f_1}{K_1} + \dfrac{f_2}{K_2} + \dfrac{f_1}{K_2} \right) s + 1}

总结

通过引入辅助点并建立力平衡方程,利用拉普拉斯变换,将位移 X(s)X(s) 表示为 Xo(s)X_o(s) 的函数,进而消除 X(s)X(s),建立了 Xi(s)X_i(s)Xo(s)X_o(s) 之间的关系。经过代数化简,得到了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 G(s)G(s)

题目1的问题

解答:

您的问题主要是关于如何确定力的方向,以及为什么力的表达式是那样的。让我一步步解释。

1. 力的方向如何确定?

在机械系统中,力的方向取决于元件的特性和位移(或速度)的方向。一般来说:

  • 弹簧力:弹簧力的方向总是试图恢复弹簧的原始长度,即阻止弹簧被拉伸或压缩。它的大小为 F=KΔxF = K \Delta x,方向与位移的增量 Δx\Delta x 相反。

  • 阻尼器力:阻尼器的力与两端相对速度成正比,大小为 F=fΔx˙F = f \Delta \dot{x},方向与相对速度 Δx˙\Delta \dot{x} 相反。

2. 为什么弹簧 K2K_2 的力是 K2(xixo)K_2(x_i - x_o)

  • 位移定义:设定向下为正方向。xix_i 是点 1 的位移,xox_o 是点 2 的位移。

  • 弹簧的伸缩量:弹簧 K2K_2 的伸缩量为 Δx=xoxi\Delta x = x_o - x_i。因为一端在点 1(位移 xix_i),另一端在点 2(位移 xox_o)。

  • 弹簧力的计算:弹簧力为 F=K2Δx=K2(xoxi)F = K_2 \Delta x = K_2(x_o - x_i)。但是,由于力的方向与伸缩量相反,所以作用在点 2 上的弹簧力为:

FK2=K2(xoxi)=K2(xixo)F_{K_2} = -K_2(x_o - x_i) = K_2(x_i - x_o)

这里,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 xoxix_o - x_i 相反。

3. 为什么阻尼器 f2f_2 的力是 f2(xixo)˙f_2 \dot{(x_i - x_o)}

  • 相对速度:阻尼器 f2f_2 的两端位移为 xix_ixox_o,因此相对速度为 Δx˙=x˙ox˙i\Delta \dot{x} = \dot{x}_o - \dot{x}_i

  • 阻尼力的计算:阻尼力为 F=f2Δx˙=f2(x˙ox˙i)F = f_2 \Delta \dot{x} = f_2(\dot{x}_o - \dot{x}_i)。同样,力的方向与相对速度相反,所以作用在点 2 上的阻尼力为:

Ff2=f2(x˙ox˙i)=f2(x˙ix˙o)F_{f_2} = -f_2(\dot{x}_o - \dot{x}_i) = f_2(\dot{x}_i - \dot{x}_o)

4. 为什么点 2 可以进行力平衡?

在力学中,如果我们考虑的是质量为零或忽略不计的节点(即点 2 没有质量或惯性),那么在该点上的所有力的和应该为零(静力平衡),或者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(动力平衡)。在这个问题中,我们假设点 2 的质量可以忽略,因此可以进行力平衡。

5. 点 2 的力平衡方程如何建立?

作用在点 2 上的力:

  • 来自弹簧 K2K_2 的力FK2=K2(xixo)F_{K_2} = K_2(x_i - x_o)

  • 来自阻尼器 f2f_2 的力Ff2=f2(x˙ix˙o)F_{f_2} = f_2(\dot{x}_i - \dot{x}_o)

  • 来自阻尼器 f1f_1 的力:阻尼器 f1f_1 连接点 2 和辅助点(位移为 xx),相对速度为 x˙ox˙\dot{x}_o - \dot{x}。阻尼器的力为:

Ff1=f1(x˙ox˙)F_{f_1} = f_1(\dot{x}_o - \dot{x})

力的方向是与相对速度相反,但在这里,我们将力视为作用在点 2 上的力,所以直接使用这个表达式。

力平衡方程:

在点 2 上,所有作用在其上的力的代数和应为零:

FK2+Ff2Ff1=0F_{K_2} + F_{f_2} - F_{f_1} = 0

这里,Ff1F_{f_1} 是作用在点 2 上,由于阻尼器 f1f_1 连接点 2 和辅助点,力的方向与相对速度一致(因为阻尼力总是阻碍相对运动)。

因此,力平衡方程为:

K2(xixo)+f2(x˙ix˙o)=f1(x˙ox˙)K_2(x_i - x_o) + f_2(\dot{x}_i - \dot{x}_o) = f_1(\dot{x}_o - \dot{x})

6. 为什么力的方向如此选择?

  • 弹簧力:如果 xo>xix_o > x_i,即点 2 向下移动多于点 1,弹簧被拉伸,弹簧力试图将点 2 拉回,作用在点 2 上的力向上,为负方向,因此 FK2=K2(xixo)F_{K_2} = K_2(x_i - x_o)

  • 阻尼力:同理,若 x˙o>x˙i\dot{x}_o > \dot{x}_i,即点 2 的速度大于点 1,阻尼器力试图阻碍这种相对运动,作用在点 2 上的力为向上,即 Ff2=f2(x˙ix˙o)F_{f_2} = f_2(\dot{x}_i - \dot{x}_o)

  • 阻尼器 f1f_1 的力:阻尼器连接点 2 和辅助点,若 x˙o>x˙\dot{x}_o > \dot{x},阻尼器力试图阻碍点 2 相对于辅助点的向下运动,作用在点 2 上的力为向上,所以力为 Ff1=f1(x˙ox˙)F_{f_1} = f_1(\dot{x}_o - \dot{x})

7. 总结

因此,作用在点 2 上的力平衡方程就是将所有作用在点 2 上的力求和,并设其代数和为零:

作用在点 2 上的上行力(正)=作用在点 2 上的下行力(负)\text{作用在点 2 上的上行力(正)} = \text{作用在点 2 上的下行力(负)}

也就是说:

K2(xixo)+f2(x˙ix˙o)=f1(x˙ox˙)K_2(x_i - x_o) + f_2(\dot{x}_i - \dot{x}_o) = f_1(\dot{x}_o - \dot{x})

8. 关于辅助点的力平衡

对于辅助点(位移为 xx),同样进行力平衡:

  • 来自阻尼器 f1f_1 的力Ff1=f1(x˙ox˙)F_{f_1} = f_1(\dot{x}_o - \dot{x}),作用在辅助点上的力方向与相对速度相反。

  • 来自弹簧 K1K_1 的力FK1=K1xF_{K_1} = K_1 x,弹簧连接辅助点和地面,假设地面位移为零。

力平衡方程为:

f1(x˙ox˙)=K1xf_1(\dot{x}_o - \dot{x}) = K_1 x

9. 总体理解

  • 点 2 的力平衡:考虑所有连接到点 2 的元件(弹簧 K2K_2、阻尼器 f2f_2、阻尼器 f1f_1)产生的力。

  • 力的方向:根据元件的特性(弹簧力与位移差成正比,方向相反;阻尼力与速度差成正比,方向相反),确定作用在点 2 上的力。

  • 力平衡方程:将作用在点 2 上的所有力相加,设代数和为零,得到力平衡方程。

10. 进一步说明

  • 为何不用考虑惯性力? 在这个问题中,我们假设系统是准静态的,或者点 2 的质量可以忽略,所以不考虑惯性力。如果点 2 有质量,我们需要考虑 mx¨om \ddot{x}_o 的影响。

  • 为何不考虑其他力? 因为系统中只存在弹簧和阻尼器,且假设没有外力直接作用在点 2 上,所以只需要考虑这些元件产生的力。

11. 最后的力平衡方程

综上所述,点 2 的力平衡方程为:

K2(xixo)+f2(x˙ix˙o)=f1(x˙ox˙)K_2(x_i - x_o) + f_2(\dot{x}_i - \dot{x}_o) = f_1(\dot{x}_o - \dot{x})

这个方程表达了作用在点 2 上的所有力的平衡关系。

希望这能帮助您理解力的方向和力平衡方程的建立。

如果对你有用的话,可以打赏哦
打赏
ali pay
wechat pay

本文作者:Dong

本文链接:
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NC。本作品采用《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 4.0 国际许可协议》进行许可。您可以在非商业用途下自由转载和修改,但必须注明出处并提供原作者链接。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